17173首页 - 免费新游 - 火爆论坛 - 游戏博客 - 游戏播客 - 百科问答 - 网游排行榜 - 网游期待榜
| 通行证 注册
三国小贴士:[按F5查看下一条] 
17173三国群英传OL > > 正文
魏延魏文长传略
2009-11-17           【 加入收藏 / 文章投稿 / 截图上传 / 发表评论
作者:胡小青青

摘一段我写的《魏延传》前言解说给各位看官讨论分析。

魏延(183?——234年),汝南义阳人。三国蜀国之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

    一直以来,魏延是一位身上承载着太多争议的名将,尤其是“异道会于潼关”的军事战略,更在千年后的今天还有无数争论。个人认为,魏延,军事奇才也,只是被诸葛亮压抑的,以致难以“功盖三分国”。

  魏延用兵,攻则拉枯摧朽,守则固如金汤,攻守自如,张弛有度,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攻,魏延善出奇兵。“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以是观之,若有荆州数十万兵马,早已效仿孙策攻占襄阳,阴窥许昌,岂如关羽仅“威震华夏”而不得寸土。兵法有云,“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魏延是也。守,魏延善以攻为守。延守汉中,“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如此气概,放眼三国,唯曹操可堪比拟。

  但是魏延的悲哀在于所托非人,因为他的顶头上司是诸葛亮。魏延善攻,而“诸葛一生惟谨慎”;魏延好出奇兵,而诸葛步步为营;魏延“性矜高”,而诸葛善以“平易近人”面目出现;魏延本可独当一面,而诸葛却强令其为前锋,笼于麾下。与顶头上司如此意气相左,注定了魏延的压抑。说魏延所托非人其实也不尽然,因为他本意选择的是刘备,也确实没有看错刘备——能以汉中门户相托,足以证明自身能力。可惜的是刘备死得太早,而诸葛亮一手遮天。
  首先,“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一个“每”字,道出魏延与诸葛的军事思想不是一般的**,而是存在严重的差异。魏延用兵如何,守汉中、破郭淮已有定论,较之诸葛,战略或有不及,战术则绝对超出其上,然此才却不得发挥,无怪“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其次,“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古人有云:“宁为鸡头,不为牛后”,以天纵奇才而屈居人下,如虎囚于柙,龙困于渊,鸿鹄之志不展,功劳尽为他人,此岂英雄所为? 
  再次,“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本指如此。不便反叛”。此亦魏延所悲,悲在其“忠”。“良禽择木而栖”,魏延却一意返蜀,却至身败名裂,生平抱负不得尽展,反受后人笑骂,怎不令人叹惋。  
  总之,以魏延性格,独当一面则雄才尽展,居于人下则如烈马,非明主不能驯也。因此放之刘备则功成名就,放之诸葛则身败名裂。设若收之于曹操,当可与张辽如双子星座,交相辉映。
  魏延是三国里争议很大的人物,也已经谈论得很充分了,本没有多少再谈的空间。但魏延是我很喜欢的一名将领,所以还想再说说他。
  一、演义篇
  一、相貌
  魏延出场,是在刘备携民投襄阳,被蔡瑁、张允所拒时:“忽后城中一将默然跳起,引数百人径上城楼,来杀蔡瑁、张允。此人是谁?身长九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
  第二次出场,是关羽战长沙,韩玄欲斩黄忠时:“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散刀手,救起黄忠……百姓视之,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器宇轩昂,貌类非俗,乃似关将。”
  (以上为罗本,在毛本中,“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器宇轩昂,貌类非俗,乃似关将”等语句均被删去。但仅凭“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就令人不禁会想到关羽了。)  
  总结:魏延相貌堂堂,长得很象关羽。当然,挺魏延的也可以说是关羽象他。
  二、武力
  魏延主要战绩有:
  1、第一次出场时,大战文聘。
  2、取西川时,与冷苞战三十合。
  3、战葭萌关时,与马岱战不十合,岱败走。但马岱有诈败的可能,因为他跟着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估计魏延怎么也没想到,日后就是此人砍下了他的头颅!
  4、战斜谷时,拈弓射中曹操,使他折却门牙两个,魏延骤马来杀曹操,庞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
  5、首伐中原时,魏军先锋曹遵(既为先锋,理当不弱)战不三合,被魏延一刀斩于马下。
  6、二伐中原时,诸葛亮粮尽退兵,魏国先锋大将王双(猛将啊!)驱军追赶,忽一骑马从林中骤出,大喝:“魏延在此!”王双大惊,措手不及,被一刀砍于马下。虽是突袭,但魏延手下仅三十骑人马,望汉中缓缓而行。真孤胆将军也!我佩服。
  时人评价有:
  1、诸葛亮:“魏延素有争论,因怜其勇而用之”。
  2、后主(刘禅):“魏延乃勇将”。
  3、姜维:“魏延勇猛”。
  总结:魏延在演义中战绩不显,退于庞德说明只身突入心有担忧,未见得气力不敌。后期更多被诸葛亮用于诈败、诱敌,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斩王双是一大亮点,可惜明显是突袭。不过,从时人的评价看,魏延确是勇将,是诸葛亮御用先锋,也是三国后期可与魏将张郃相抗的寥寥数人之一。个人认为其武力未跻超一流境界,其武力与张辽、张郃、徐晃、甘宁等人为同一档次。
  三、智力
  魏延智力上的直接体现是诸葛亮首伐中原时,献径出子午谷之计。对此计见仁见智,争论很多,他是否定子午谷之计的,而我则坚持这是上策,诸葛亮未采用,殊为可惜。这里不谈此事,通过其他方面来谈。 
  1、刘备识人至深,而魏延深得刘备器重。刘备称汉中王,封魏延为汉中太守,这一职位何等重要,非智勇之人岂能任之?
  2、刘备亲征伐吴,命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马超助魏延守汉中,马超只能作副手,足见魏延之地位。  
  3、首伐中原时,诸葛亮命高翔屯兵柳城以应街亭,又思:高翔非张郃之敌,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诸葛亮曰:“前锋破敌,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
  4、二伐中原时,诸葛亮佯退诱敌,唤众将商议曰:“今魏兵来追,必然死战,汝等须以一当十,吾以伏兵截其后。非智勇之将,不可当此任。”言毕,以目视魏延。从这里明显看出,诸葛亮内心对魏延其实非常倚仗,而且许其为智勇之将!
  总结:刘备不必说了,即使是对魏延始终成见很深的诸葛亮,在内心里都是肯定魏延的才干的,所以魏延是将才无疑。
  四、人品
  1、刘备投襄阳被拒时,魏延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之贼!”可见其心正直。 
  2、混战后不见刘备而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可见魏延性格孤高,不屑拍马钻营。这可以说是缺点,也可以说是优点,与关羽“傲上而不忍下”有相似之处。看来不仅相貌相象,性格也相象。 
  3、与曹操战于斜谷时,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哪里是反骨的模样? 
  4、我认为诸葛亮对魏延很不公正。可能由于魏延个性太强,一开始就被诸葛亮判为“必反”,处处打压。魏延率众救黄忠,杀韩玄,献长沙,孔明以“有反骨”为由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连刘备都惊问:“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军师何故欲杀之?”魏国大将郝昭守陈仓,魏延攻之连日不能破,孔明大怒,欲斩魏延,实为过分。此后孔明亲自率兵,昼夜相攻20余日也无计可破。魏国先锋王双来救,魏延请战,孔明曰:“汝乃先锋大将,未可轻出。”既为先锋,又不令先出,岂非咄咄怪事?直至诸葛亮临死时,仍在算计魏延。究其深层原因,我认为是由于诸葛亮在蜀国拥有至高无上之权威,他自己也俨然以“神”自居,但魏延却并不膜拜之,正犯了诸葛亮之大忌,自然得不到重用;而象姜维这样的将领,才干其实很平庸(挺姜维的先别骂,后面再谈),却因为绝对顺从诸葛亮而获重用。魏延后来的悲剧,诸葛亮要负一定的责任。
  5、说了这么多优点,也不能不说说其缺点。一是过于争强,取西川时就与黄忠相互暗中较量。二是过于孤傲,自恃功高,锋芒太露,不知收敛,致使人缘很差。诸葛亮死后与杨仪争权时,两人争相向刘禅告状说对方做反,蒋琬、董允等大臣都保杨仪,可见一斑。
  总结:魏延个性太强,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但纵观其为人,耿介直率,不谙世故,恃才放旷,言行无忌,因此为世人所不容。
  二、史书篇
  据《三国志》:
  1、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评:刘备对魏延的重用,与诸葛亮成鲜明对比。而魏延应对之言极其豪迈,又不失理智,真乃大将之风。 
  2、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请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司马、凉州剌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评:战功与官爵俱显,不愧将才。
3、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忿,有如水火。评:魏延的缺点,悲剧的开端。
4、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虽亡,吾自见在。……云何以一人死而废天下事邪?……延大怒,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邀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评:悲剧!
5、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评:这里说得很清楚,魏延本意是杀杨仪,夺兵权,不是叛蜀。  
6、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评:诸葛亮承认魏延的才能。
7、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郎,后虽俱为**参军长史,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废仪为民,徒汉嘉郡。仪至徒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仪自杀,其妻子还蜀。评:杨仪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8、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在魏延亡后的第十二年终于掌管军令了。评:诸葛亮对姜维很器重,但《三国志》对其评价并不高。而在演义中,姜维登场时很闪亮,称其“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诸葛亮称:“今得伯约,得一凤也!”、“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推崇备至,钦定为接班人。但纵观全书,姜维虽时有计谋,但无特别惊人之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首次伐魏,就兵败牛头山;与邓艾屡屡斗智,也是略处下风。

  综合评价:
  无论是演义还是史书,魏延智勇兼备,实为将才。倘刘备有寿,又或诸葛亮能善用之,本可成为蜀国柱石之臣,终成悲剧人物,实在可惜!正史记载也有**,魏延虽出身社会底层,却有一身傲骨,接人待物太孤傲,人际关系很不好,和韩信有一拼,弄得后来马岱杀了他,没处给他喊冤。

    汉中,三国时期魏、蜀两国在这里连年征战,书写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充满现代气氛的都市中心,有一段残桥孤立在这里。三国时期,蜀国两个名将,一个魏延一个马岱,马岱追斩魏延,就发生在这座桥下。
  “虎头桥”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北环城路与车站之间的刘家巷,相传为三国时蜀汉马岔斩魏延处。桥梁早已毁坏,但石碑屹立,大书“古虎头桥”四字,为1933年刻。碑顶石刻虎头,犹是当年故物。《南郑县志》——《乾隆版》记载:“汉中府城北门外里许,有虎头桥,平地列数石,其下并无沟渠,殊不成桥,而流传久远,且立碑焉。询之居人。云:三国时魏延死处。”考《蜀志》,“延奔汉中,扬仪遣马岱斩之。”民间之言与史相合。桥距马堰二里有余,延墓周围的饰物,石人、石马现尚残存 。

  《三国志·魏延传》:魏延是河南义阳(桐柏县)人。字文长,原为长沙太守韩玄的部下。赤壁战后,刘备扩展势力,攻取长沙、桂阳等地,当大军压境,兵临城下,魏延遂规测形势残杀韩玄,献出长沙,投奔刘备,累立战功。三国鼎立后,蜀国有左右两门户重镇,一是荆州由大将关羽防守。另是汉中,大部分官员都认为此任非张飞守莫属。可刘备却点了魏延的将。事实证明,刘备在识人任用上确实高诸葛亮一筹,魏延治理有方,汉中因此得十年平安。而守荆州的关羽却城破兵败,自己也身首异处。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占领汉中后,授延汉中太守,都督,镇守汉中。先主践尊号,建兴元年,进拜镇北将军,封都亭侯。五年,请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司马、凉州剌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伐魏时,延曾献“出子午谷之计”(一)行险而不畏。魏延提出率一支部队从汉中的子午道偷袭长安。诸葛亮怕冒险而没有采纳,六出祁山皆以失败告终。魏延常感叹自己不能人尽其才。诸葛亮第六次北伐途中病死,继任总兵权的文官杨仪决定按照诸葛亮的安排撤军。魏延认为不可“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应该继续北伐。在撤退中又起纠葛,魏延大怒,一把火烧绝了蜀兵回国时必过的剑阁栈道,于是杨仪污蔑魏延要**,魏延部下当然不敢随从了。一场混战后,文官打败了武将,魏延逃到汉中被马岱斩在桥下。
  魏延的作为,充其量只是蜀国内部的**斗争,如果说的好听点,还可以说他是受到了小人的陷害。魏延死后被污蔑为蜀国叛臣,祸灭三族全家抄斩。但他石马乡墓前有两个下跪石马,指害死魏延的两个小人杨仪和马岱。墓前还曾经立有一文官石像,手拿汉中地图低头向魏延将军做忏悔状,暗指不听子午谷计划的诸葛亮。后在蒋琬任**时,给魏延了一个平反昭雪,被后主刘禅重新高规格安葬于石马坡附近。

  “虎桥往事明月知,汉水长流太守名”,虎头桥碑旁的这副对联,也许正是汉中人对这位魏太守的永久追忆。
籍贯 : 荆州义阳郡,今河南信阳市西北(一说信阳三里店)
官至 前军师  征西大将军(东汉时置,大将军中有征西大将军。三国时魏及蜀之征西将军中以资深者为征西大将军。吴亦置。)
蜀将魏延、宗预、张翼等人曾任此职。   南郑侯   曾封为凉州刺史 赐予假节(尚方宝剑)
相关人物 刘备   诸葛亮  杨仪  马岱  王双
曾效力过的势力 蜀汉
魏延 - 简明历史传记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
是刘备的谪系旧部,与刘备一起进蜀,战功累累迁牙门将军。(牙门将军   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赵云在当阳长阪战后,即被封为牙门将军。)
刘备自封为汉中王,迁都到成都,要任用大将来镇守汉中,所有人都以为必定是选择张飞,张飞也自以为是自己。
刘备却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填充镇远将军,(在西魏北周军号中,镇远将军为正六品,与建忠将军同阶。
据北魏《后品令》载,镇远将军为正四品,同阶如下
镇远、安远、平远将军
建义、建忠、建节将军
立义、立忠、立节将军
恢武、勇武、曜武、昭武、显武将军
阆珍字灵智,曾为镇远将军。(《魏书(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三)》及高祖崩于行宫,秘匿而还,至珍郡始发大讳。还,除中散大夫,寻加镇远将军、大尉谘议参军。)
蜀汉猛将魏延也曾为镇远将军。)一时间全军惊奇。
刘备召开大会,大臣门都在场,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魏延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刘备很满意他的回答,众咸壮其言。
刘备当了**,当年封魏延为镇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资深者为大将军。),都亭候。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兵驻汉中(要北伐了)又封魏延为督前部,**司马,凉州刺史。(汉中太守没,凉州还在魏国领土之中,所以凉州刺史是空职,所以当时魏延应该是 镇北将军兼**司马,督前部,都亭候)
建兴八年(230年)诸葛亮派魏延往西进入羌中(好像是凉州以内了)与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在阳溪大战,大胜。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第一次北伐,魏延请求带兵一万与诸葛亮会于潼关(韩信用这种战术进入关内与关中三王大战而胜定了三秦之地),诸葛亮不同意,并压制了这个计划。
第一次北伐失败后,魏延常常说诸葛亮胆小,害怕失败又叹恨自己有才而不能尽用。
魏延对于培训士卒很有一套,而且勇猛过人,又心性矜高,当时没有同僚能超过他的能力,所以大部分人甘心在他之下。只有杨仪不给魏延面子,魏延对此忿忿不平,两人有如水火。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兵出北谷口,魏延为前锋。大军出了十里,梦见头上生角,问占梦的赵直,赵直骗他说:"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赵直却背地里对别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到了当年秋天,诸葛亮病危,与秘密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说自己死后就要把军失撤回去,并命令魏延断后,姜维随后;如果魏延不从命,大军可以不听魏延命令而带回成都(魏延是汉中太守,诸葛亮死后当时当地他是最大的有权力调动北伐军)。

诸葛亮刚死,秘不发丧,杨仪命令费祎去探探魏延的口风。
魏延说:"**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意思就是,诸葛亮死了,但是我还在,诸葛亮府里的亲近的官员依次为可以先回去办丧事,我自己率军队继续北伐,怎么可以因为一个人死了而把天下最重在的事给荒废了呢。况且,我魏延是什么人!怎么可能成为杨仪的部下呢!还做断后将军)魏延出征向来都是前锋,这么说也是有道理的。
之后魏延与费袆写连名书,要传给做部将士。
费祎对魏延说:"当为郡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
费祎出了门,驰马而去,魏延发现是中计了,后悔,追人已经来不及了。
魏延派遣人去看杨仪等人有什么动作,杨仪等已经按诸葛亮死前所说的排好撤军的事,军队相继引军还。魏延大怒,这时候杨仪所部还没有撤军,魏延就率领所部南归,所过之处烧绝阁道。
魏延、杨仪发文,说在讨叛逆,一日之中,羽邀交至。
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蒋琬、董允都保举杨仪相信杨仪,并怀疑魏延的真正目的。
杨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军队在魏延之后。
魏延先到南谷口并守住了要道,派遣军队攻击杨仪等,杨仪命令何平(何平就是王平)在前抵御魏延。
王平叱魏延说:‘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意思是,诸葛亮刚死,身体还是热的,他们怎么就可以不听他的遗命呢?)魏延的军士们知道魏延理曲,自己也理曲,不愿为他效力,大军因此散了。

魏延与他的儿子几个人逃亡,奔行汉中,这说明,魏延由南谷口,(今石门水库)向南奔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杀,把魏延的头交给了杨仪,杨仪踩踏魏延的脑子,说:‘庸奴!复能作恶不?’然后杀了魏延三族。
魏延的历史评价
陈寿: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2007年8月18日报道   继在城固县和汉中市郊接连发现古墓群,出土众多珍贵文物后,昨日,汉中市文物考古队又在市区石马坡附近发现一处大型高规格古墓,结合当地史料记载,考古人员怀疑此墓有可能是三国时蜀国大将魏延的墓葬。
昨日,记者在汉中市老北门石马坡一小学校园在建的教学楼工地上看到,施工人员已将古墓的墓室后砖墙打开,整个墓室有近10米长,3米多宽,里边积水很深,约有一座宽约两米、长约三四米的石棺;墓室前部有两扇半打开的石门,石门上隐约能看到雕有花纹;石门外边是一堵完整的砖墙,暂没有发现被盗痕迹。据在现场勘察的汉中市文物考古队的人员说,从外观分析,该墓墓室有三层青砖拱顶,这在汉中发掘的古墓葬中还没有见过,主墓室两边可能还各有一个耳室。从此墓的面积、规格等方面来看,很可能是一个将相级的人物。考古人员根据汉中史料上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魏延被马岱斩杀,后被平反重新高规格安葬于石马坡附近的记载,怀疑此墓有可能是魏延墓。“虎头桥”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北环城路与车站之间的刘家巷,位于今天汉广场天汉大道西侧。相传为三国时蜀汉马岱斩魏延处。桥梁早已毁坏,但石碑屹立,正中大书“古虎头桥”四字,。据《南郑县志》——《乾隆版》记载:“汉中府城北门外里许,狮子桥、虎头桥,俱在北门外。虎头桥,平地列数石,无沟渠,其下并无沟渠,殊不成桥,而流传久远,且立碑焉。询之居人。云:三国时魏延死处。”考《蜀志》,“延奔汉中,扬仪遣马岱斩之。”民间之言与史相合。桥距马堰二里有余,延墓周围的饰物,石人、石马现尚残存 。上款:“汉马岱斩魏延处”;下款:“中华**二十二年(1933年)七月重建”。所谓重建者,说明前代有碑,被毁后面重新刻立的。碑顶石刻虎头,犹是当年故物。

关键字:

相关链接

http://so.17173.com/jingyan/wen.shtml

游戏截图
用户: 匿名
史上最强的拼音输入法 下载>>>
评论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热点标签:
新闻 标题 栏目 文章 图片 链接
热点标签:
新闻 标题 栏目 文章 图片 链接
被过滤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