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的不在于贬低诸葛亮,更不在于抬高诸葛亮,请诸葛的粉丝和诸葛黑都自重。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都觉得诸葛亮是伟大的军事家,军事奇才,他的锦囊妙计总被人津津乐道,甚至堪称中华史上第一军师。
但正史上对诸葛亮的评价,却丝毫扯不上伟大的军事家这一说,最抬举诸葛的莫过于《三国志》中所说的“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看到这里,估计好多人都会义愤填膺,别急,咱们慢慢看。
首先,我们来看伟大的军事家、军事奇才指的是什么人:具有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是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的实施的人。实施正确指引、擅长具体负责,这两个是很主要的,说简单点,就是能打胜仗、多打胜仗的军事家才能称为伟大的军事家。
而纵观以诸葛亮为主导的军事战斗记录,几乎未曾一胜!我们津津乐道的那些经典战例,基本全是无中生有,或者移花接木。
“火烧新野(烧没烧正史没有记载,只有野史记载是刘备烧的)”、“赤壁之战(诸葛亮过去只是联盟孙吴,没开打就走了)”、“空城计”(是曹操用的)、“七擒孟获”(正史上只有一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七擒孟获的说法出自裴松之的注,而裴松之却是南宋人,抛弃了以上年代相近的正史不用,采取了东晋人写的以蜀汉为正统的《汉晋春秋》的"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的说法,并被《三国演义》发扬广大,扩写了上万字。隔了几百年,突然凭空出来这么个故事,如果有人硬要说这是真的,只能说他穿越了)、“草船借箭”(早已有各种恶搞版本流传民间,相信就不用多说了)、“借东风”(你如果真相信这个,只能对你匮乏的科普知识抱歉)等等均是张冠李戴和毫无根据的意淫而已。真正的事实是,入蜀前,甚至刘备死前,诸葛亮从未主导过任何一场较为庞大的军事斗争,也从未取得过任何一场耀眼的胜利。
而蜀国建国后呢?诸葛亮为主导的大场面军事战斗,莫过于“六出祁山”了,连续五次对曹魏发起冲击,一次组织对魏军重大进攻的防御,但由于劳师动众且收效甚微,当时就有不少人怀疑孔明的政策和战略是否明智,甚至有人断言诸葛亮空耗蜀汉实力,加速了后来的灭亡。如果诸葛亮采取防御策略,保存蜀汉的力量,以蜀汉的人口和财政状况,魏军则很难翻越秦岭征服蜀国。
这些均为事实,《资治通鉴》、《三国志》、《魏略》均有记载。(说句题外话,不少人看了演义或者评话,觉得三爷和关老二齐名,能万军之中取敌首级,大喝一声就能杀死敌将。其实呢,当时“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可见三爷在敌人眼里,根本无缘名将之流,最残酷的轻视,莫过于你跟敌人交手数十年,敌人还轻视你。)
《三国演义》写六出祁山,虚写了六次战争的结局,往往一笔带过;实写诸葛亮一次又一次具体战斗的胜利,详写其周密的部署、高明的预见,写得有声有色,甚至连他的失败也写得神乎其神:或演空城计,出奇制胜;或乘魏兵新败,迅速撤退;或神鬼莫测,偷偷溜走;或增灶设疑,迷惑司马懿;等等。这一虚一实、一详一略,就让打了败仗的诸葛亮成了屡打胜仗的英雄。
而事实上呢?六出祁山,诸葛亮几乎一无所获,最最出名就是杀了一个魏国地方边将王双(只在被诸葛亮杀时记载过,可见此人地位如何),伏击并杀了了魏之五子其一张合(张合与司马懿关系一向不好,张合当时对司马懿说过不能追,但司马懿非要他追不可,不排除司马懿借刀杀人),还有就是一次杀敌三千多人了(还不是他亲自指挥的)。孔明北伐所得,确实有限,土地仅夺魏国二郡,,将只斩杀二人,没有破敌三千人以上的记载。比起同时代的曹操、司马懿、周瑜、陆逊、关羽、刘备等等,都太小气了。尽管不少人给他找了各种各样的借口,但纵观哪一次北伐,诸葛都或多或少有责任,用人不当(李严、马谡),粮尽退兵(后勤都没做好),久攻不下(赫昭)。而这六次,诸葛亮的对手是谁?并不都是司马懿之类的神人,不少还是声名泛泛之辈,比如赫昭、比如曹真、比如郭淮、比如张合。悲哀么?不是因为你的对手是神人,你败了,虽败犹荣。而是因为你的对手换了六、七次,你都没胜……
诸葛亮死后,取代他担任丞相的费伟就采取了守势,也算让蜀地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可惜被曹魏的降将给杀了,于是姜维继续挥兵北伐。
许多人很奇怪,为何到了后期,邓艾只带了几千兵绕到江油,打过绵竹后,还没到成都,为何阿斗就投降了?
阿斗自身懦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是因为邓艾和钟会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而蜀国的部队都给姜维带着和钟会僵持,根本没有分兵对抗邓艾的能力。屡次主动出击,次次无功而返,耗费民力财力,间接导致蜀国后期无兵可用,无粮可征,军事战略上已经是个大错了。
而诸葛闻名天下的隆中对,也算不上一等一的战略构想,有对无策,比起同时代鲁肃的二分天下之计、郭嘉的十胜论,都还有一定的差距。说到料敌先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更是不如贾诩和郭嘉。
而同时代的人,并未见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有多高的评价,连跟他对峙了十多年的老对手司马懿也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而自己的老板刘备,出征宁愿带庞统、法正都不带诸葛亮。
诸葛亮的悲哀不在于无法逆天,而在于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而后代的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对蜀汉**大加粉饰,是一场官方和民间的狂欢。
刘备不是好好先生,关羽不是义盖云天,诸葛同样不是军事奇才。
要论军事奇才,曹操、陆逊这些人与从未打过大胜仗的诸葛怎么比?
曹操的官渡决战,多少人觉得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连曹操的谋士和将官都开始和袁绍抛媚眼了,可老曹照样赢了。
陆逊的夷陵之役,蜀国举国亲征,吴国全国恐慌,陆逊照样赢了。
于谦知道不?谢安知道不?
更不用说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小欺大的战例多不胜数。
伟大的军事家,纵然不能逆天,纵然不能打赢以弱胜强的战役……
但总能打场大胜仗吧?
难道面对赫昭、曹真、郭淮之流都不能取得完胜的诸葛亮,能当之无愧的被尊称为“伟大的军事家”??
没有达到既定目的的军事行动 军事上称之为“败”。
刻薄点说,在军事上诸葛亮称为常败将军也不为过,和他同族的诸葛恪有一拼。
诸葛亮的优秀,在于**和外交,虽然《三国演义》对此也有夸张(舌战群儒不存在,吴蜀联盟是鲁肃先提出来的)。
但是,在民众心里,优秀的**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要远远低于一个常胜将军。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汉晋春秋》、《三国志评话》、《三国演义》这些著作对蜀汉**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粉饰和修改,直至改的面目前非。
很多人觉得,把诸葛亮从伟大的军事家变成一个伟大的**家、外交家,似乎是对诸葛亮巨大的侮辱。
其实呢,**家并不是不学无术,相反,**家有时候比起军事家更加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