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
齐国地处东方半岛之地,大海环绕,南达泰山,北邻燕赵,境内沃野千里,良田万顷。
齐地濒临大海,尽得渔盐之利,财货充足,无复衣食之忧,为七国首富。更加气候温和,战祸较少,故而其人多好声色之乐,生活奢靡。齐桓公言路广开之后,有道之士齐聚稷下学宫,修研道术,辩论学说,百家争鸣。
齐鲁相邻,齐人自始信奉儒家学说,研习仁义之学,爱人以仁,律己以义,期望王道大行于天下。又多好礼乐,上至国君,下至庶民,皆齐之以礼乐,温文儒雅,为天下之首。
燕国:
燕国左环沧海,右拥太行,于列国中地势最北,直达辽东,接戎胡荒蛮之地。
北地苦寒,物产不丰,生活艰辛,以燕为甚。惟其如此,燕人大都不苟安乐,不慕虚华,坚毅果敢,慷慨激昂,意气为重,陨身不恤,人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可见一斑。
燕文候用苏秦行合纵之术,强秦畏惧,十年不出函谷,苏秦挂六国相印,显赫无双。其后燕人慕苏秦风采,热心纵横之学。深思熟虑于先,谋划游说于以后,纵横捭阖,叱诧风云,施澄清天下之抱负,图封候拜相之功业。
楚国:
楚国尽得南方之地,西至百越,东达大海,土地广阔,为列国之首。其地气候湿暖,水域纵横,风貌大异中原。
楚地处南方,气候暖热,物产丰饶,山青水秀,人文俊美。楚人亦多情善饰,自由奔放。国人注重才艺,辞赋歌舞,皆为所好,多屈原宋玉之辈,以辞赋闻名天下。
楚人崇尚老庄自然之道,以道为本
,讲究清净无为,齐物坐忘,期望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最高境界。楚国虽地域辽阔,兵多物盛,却不能一战而定天下,皆因楚人更多追求逍遥无为的生活,忘心于山水之间。
韩国:
韩国疆域最小,却处列国中心,其地多山,地形险恶,控天下要冲,东扼函谷,西逼虎牢,为“四战之地”。
韩山地众多,不适耕作,又四面邻敌,兵火不断,因此韩人多耐苦战,擅据守,坚韧不屈。韩国盛产铁矿,锻造之术又冠绝天下,故韩军装备精良,且韩人多善射,配以强弓劲弩,天下为之胆寒。
韩国战乱连年,国人唯以犀甲利器以自守,国人偏爱墨家“兼爱”,“非攻”,“墨守”之道。人人“兼爱”以团结一致,提倡“非攻”以修养生息,研习“墨守”以保疆卫土。故韩国占据天下中枢,列国觊觎,却始终无可奈何。
赵国:
赵国占据河套在内的北方地区,西临大河,与秦国隔河相望,北接草原,有匈奴、林胡之患。
赵人长期与匈奴、林胡混居作战,习性相染,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国风更与其接近,因此赵人大多慷慨豪迈,粗犷不拘,所谓"燕赵多壮士",正是这种民风之写照。赵人相处,也以信义为先,崇尚英雄勇武,一诺千金之辈。
赵人崇尚兵家学说,多研习兵法之道,因此赵军在战斗擅长虚实相济;多设骑兵,讲究兵贵神速,出其不意。同时赵国名将辈出,前有赵襄子、武灵王立国开疆,后有赵奢、廉颇、李牧斩军夺城,赵国军威,一时为七国之最。
魏国
魏国为三晋之一,占据中原战略要冲之地,西有暴秦,北连强赵,东邻盛齐。
魏文公为战国第一个霸主。归功于魏国李悝的变法,变法强国利民,魏国国力一跃为七国之首,国富民足,使魏人耽于安乐,忘却四**敌环伺,在秦赵齐各国屡次侵扰下,魏国国力渐衰,数次大战,魏国皆首当其冲,使魏人疲于防守,再无争霸雄心。
魏军强于庞涓为帅之时,多以重甲长矛车战为阵,后为孙膑所破,自此,魏军再无大成之战。
秦国
秦原为周室小国,戎守西疆,常年与西戎作战,疆土逐渐扩大,在南下巴蜀,东进函谷后疆土与国力与日俱增。
秦风彪捍,故历代皆重法治,自卫人商鞅变法,秦国以重刑治国,秦国方有能力争霸战国,秦人皆遵法纪,穆公时曾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盛世之态。
秦军常年与西戎作战,战力为七国之首,加之秦人重军纪重军功,又出了不世名将白起,王贲,秦人一统七国之雄图伟略已经初现端倪。 |